112 - 1

當代藝術思潮

Modern Art Theory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

開課識別碼: 179999
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Detail
課程名稱

當代藝術思潮

Course Name

Modern Art Theory Criticism and Appreciation

科目代碼
Course Code

4M1450

學期別
Semester

112 - 1

授課部別
Teaching Division

日間部

科系名稱
Department

公共關係暨廣告系

授課班級
Class

四公廣二A

授課班級代碼
Class Code

4M021

科目類別
Subject Category

校訂必修科目

修課別
Required or Elective

必修課程

上課時數
Lecture Hours

2

實習時數
Laboratory Hours

0

學分數
Credits

2

授課語言
Language

-

授課教師 Instructor
授課教師 Instructor
教師電子信箱 Instructor's E-mail

-

教師個人網站 Instructor's Website

-

課程地點與時間 Classroom
上課時間 Class Time

週一(3、4)

授課地點 Classroom Location

T0208

教學內容 Course Outline
  • 第 1 週
    課程介紹:西方藝術起源、東方藝術崛起、暨抽象藝術
  • 第 2 週
    Part 1 藝術鑑賞概說 CH01 導論 藝術的定義 藝術鑑賞的意義 藝術與生活
  • 第 3 週
    CH02 藝術鑑賞的方式 藝術鑑賞的基本要素 藝術形式原理
  • 第 4 週
    Part 2 西方藝術導覽 CH03 西方史前至文藝復興時期 西方史前藝術史 古代藝術 中世紀時期 文藝復興 矯飾主義
  • 第 5 週
    CH04 巴洛克藝術至浪漫主義 巴洛克藝術 洛克克藝術 新古典藝術 浪漫主義
  • 第 6 週
    CH05 十九世紀的近代藝術 自然主義 寫實主義 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 象徵主義 新藝術
  • 第 7 週
    CH06 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 野獸主義 表現主義 立體主義 未來主義 絕對主義和構成主義 風格主義 抽象藝術 包浩斯 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
  • 第 8 週
    CH07 新時代藝術 抽象表現主義 普普藝術 硬邊藝術和最低限藝術 歐普藝術 動機(動態)藝術 集合藝術 偶發藝術和環境藝術 表演藝術 地景藝術 觀念藝術 超寫實藝術 後現代藝術
  • 第 9 週
    期中考
  • 第 10 週
    Part 3 中國藝術導覽 CH08 史前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史前時期 夏商周三代時期 秦漢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
  • 第 11 週
    CH09 隋唐至五代時期 隋代時期 唐代時期 五代時期
  • 第 12 週
    CH10 宋代時期 宋代時期之字畫、雕塑、工藝與建築
  • 第 13 週
    CH11 元至明代時期 元代時期 明代之字畫、雕塑、工藝
  • 第 14 週
    CH12 清至近代時期 清代時期 近代之字畫、雕塑、工藝與建築
  • 第 15 週
    CH13 臺灣近代藝術 傳統的因襲 日據時代的臺灣 新思潮的來臨 鄉土本土與轉變期 臺灣的建築
  • 第 16 週
    CH14 抽象藝術論-陳正雄抽象畫家:抽象藝術的兩大脈絡
  • 第 17 週
    CH15 星星藝術家 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鋒-星星美展
  • 第 18 週
    期末考
教材與教法 Teaching Materials & Methods
  • 1. 使用教材 Teaching Material

    1. 藝術鑑賞導覽與入門5th Ed.,邢益玲,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。

  • 2. 參考書目 Reference Book

    1. 抽象藝術論,陳正雄,清華大學出版社。
    2. 星星藝術家(中國當代藝術的先鋒1979-2000),霍少霞,藝術家出版社。

  • 3. 指定閱讀書籍 Assigned Book

  • 4. 教學方式 Teaching Methods

    課堂講授 、 課堂討論 、 專題演講 、 實地參訪

  • 5. 教材上網方式 On-line Materials

    網路大學

學習成果考評方式 Assessment
評量項目 配分比 評量方式
平時評量
Usual Tests
30%
  • 出席狀況
  • 課堂討論與表現
  • 報告(含個人或小組、口頭或書面、專題;訪問、觀察等形式)
  • 作業成績
  • 紙筆測驗
期中評量
Mid-term Exam
30%
  • 出席狀況
  • 課堂討論與表現
  • 報告(含個人或小組、口頭或書面、專題;訪問、觀察等形式)
  • 作業成績
  • 紙筆測驗
期末評量
Final Exam
40%
  • 出席狀況
  • 課堂討論與表現
  • 報告(含個人或小組、口頭或書面、專題;訪問、觀察等形式)
  • 作業成績
  • 紙筆測驗
課程教學目標 Teaching Objectives
知識 使學生了解當代社會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、美學、文化研究等思潮
技能 學生經由分組研讀資料、課堂討論的過程,理解大眾媒介的表現溝通法則、影像媒介的美學本質、影像媒介訊息與複製、影像與流行文化模塑,還有集體意識模塑等相關問題。
態度 提供傳播專業的學生,一系列動態影像(電視、新聞、電影、廣告、數位新科技、與流行音樂等)與社會大眾互動而生成的文化現象與發展趨勢。
其他 讓學生能夠明白傳播藝術的意義以及具備專業謀生技能
補救機制與相關課程資訊
  • 補救教學機制 Redeeming

    Office Hour 、 網路大學/e-Portfolio

  • 前置或延續學科 Prepositive or Continuative Subject

  • 課程相關證照、升學、學程 Course-Related Certificates
    -